今天是2023年9月6日星期二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勇担育人使命 培养国之所需

教育新闻 发表于 2023-10-24
■强国建设 教育担当·实践篇

“我们从人体皮肤结构中得到灵感,聚焦使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电池容量较小的行业难题,用一种新型功能性皮层保证了其正负极的有效储能。”日前,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总决赛上,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周丁涛侃侃而谈、表现出色。团队新颖的课题、论证严密的SCI论文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不但斩获优秀学术论文奖,还代表学校首次受邀在闭幕式上展示。

在这个重量级比赛中,华科大5个项目入围并全部获奖,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表示,进入新时代,华科大立足自身实际,勇担育人使命。学校把最好的资源、最多的温暖、最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每一名华科大学子志存高远、博学善思、务实奉献,成为更好的自己,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打造拔尖创新人才

走进该校“四颗明珠”之一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在2023未来科创学术论坛上,记者见到了很多面庞稚嫩但对科研十分熟练的“课题负责人”。他们就是经过了两年“未来”式本硕博学习体验的华科大未来技术学院的120名学生。作为华中地区唯一的未来技术学院,该学院面向全体本科生开展实验室轮转课程,让他们得以深度参与前沿科学研究。

据了解,此次实验室轮转课程是该学院进行的大规模、深层次、全覆盖的教学改革。整个课程时长为16周,围绕信息与人工智能、机械制造与集成电路、生物医学与大健康3个领域方向,从全校范围内遴选了43个学科交叉高水平实验室供学生选择。

作为华科大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的代表性举措,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丁汉表示:“实验室轮转课程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率先体验到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为我国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新样板。”

未来技术学院的诸多尝试只是华科大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核心要素建设的一个缩影。

学校以创新为导向,大力加强人才培养“特区”建设。启明学院、光电信息国家试点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建设,打破学科专业边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培养国家急需的紧缺高层次人才。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出台《华中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办法》,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今年4月,华科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学校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逐步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学校大力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要求,继续扩大工科优势,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深入推进专业优化调整。深化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大力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打造具有深度、难度,深受学生欢迎和同行认可的高水平课程。

一个个人才培养“特区”的建立,一个个全面周密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一个个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实行,华科大用实际行动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能。

鼓励多路径发展,塑造行业引领人才

每天早8点,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简称工创中心)1.5万多平方米立体空间的30间教室虚位以待,迎接学生们在4000余套实践设备上开展30余种工程实践活动。一直到晚11点,这里都充满“人气”。运转的机器声、热烈的讨论声、匆匆的脚步声汇成了一首“工程实践变奏曲”。

能源学院学生谢瑞滨每周都会和室友们一起上工程训练课程,但大家一走进工创中心的大门就要“分道扬镳”,4人分别前往工业测量训练、激光加工、磨削加工、粉末成形教室,参加不同的项目。学生之所以能享受这种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源自学校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走访、座谈、讨论后,研制出以智能制造为特征“一院一方案、一生一课表”的改革方案。

工程实践课程改革方案的确立,直接推动着实践设备的改造升级。在工创中心的许多机器上,“华科大造”4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正在进行实操的陈梓恒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这里,华科大造的比例是68%,中国制造的比例是99%。”

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念潜移默化地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一次改革,激发出万千颗寻求探索的心。华科大学子的技术实践,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集成电路产业一直面临人才短缺、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为此,国家在多个大学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教平台,华中科技大学是其中之一。该平台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有机融合,有效将国家要求、企业需求和高校人才的供给串联在了一起。

得益于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集成电路学院直博生杨岭自2019年便参与到学校和某企业的联合实验室研究课题中。他博士期间的主攻方向是基于新型忆阻器的存算一体智能芯片,而这正是结合某公司数据中心的实际需求进行的科研攻关。目前,他们研发的芯片已探索在数据中心及终端电子产品中应用。

“我们的芯片具有集成度高、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明显优势,目标是对标国际半导体巨头,实现该技术的自主可控。”杨岭的话语中满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平台给了学子更多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飞入企业的机会。而学校也积极构建与行业龙头或领军企业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模式,推动大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更加深入地与产业技术发展相结合,提高学校科研及学术影响力,为合作方提供长期、稳定、多方位支持。

擦亮创新创业名片,培养为国实干之才

“我刚一开始讲项目意义,大家的手机就一直在拍照,让我们受宠若惊。”今年5月,湖北省人才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2023“创立方”大学生创业路演周会活动在华科大举行。在路演中,由华科大软件学院博士生盛建中领衔的“AI宝贝”公益性人工智能项目吸引了全场目光。

盛建中在路演时介绍,该项目通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SDK(软件开发工具包)以及面向用户自主研发产品的形式,开创性地将图像修复技术应用到寻亲当中,目前已协助公安机关成功寻回9名失踪多年的儿童。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条失踪儿童家长寻亲的信息,却发现提供的照片特别模糊,于是便萌生了利用AI技术修复寻亲图像的想法。”盛建中表示,得益于学校的多次指导和团队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该项目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斩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金奖。

同年,华科大有超过2万名学子和盛建中一样,投入创新创业大赛中。2022年,华科大学子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537项,其中国际级奖265项、国家级奖539项、省部级奖733项。在前8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金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产业命题赛道金奖总数均居全国第一。

创新涌动的背后,是育人体系与机制的完善。

作为一所有着良好创新创业传统和文化的高校,华科大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融入体系、协同推进”的基本思路,从顶层设计做好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协同推进,出台《华中科技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逐步建立统一领导、齐抓共管、运转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从课内到课外、从创新到创业,从校园到企业……在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落脚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华科大逐步形成了以自主实践、创新驱动、团队协同、学科交叉为鲜明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华科大系”创业者活跃的身影以及校友创新创业实践的优异表现,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高度评价。7位华为副总裁、3位海康威视创始人、大疆创始人等科技创新创业精英从这里走出,20余名校友登上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6位校友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他们敢担大任、勇攀高峰,在奔涌激荡的时代浪潮中磨砺青春底色。

“面向未来,我们将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继续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担当起培养创新人才、实干人才、综合性人才的使命,为走好战略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作出更多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元元表示。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高翔 尚紫荆

投稿邮箱:dashiyebianjibu@163.com

网站地址:www.dashiyezazhi.com